感冒一般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之所以說一系列疾病,是因為我們常說的感冒、傷風、凍著了、風熱感冒、風寒感冒等其實都是上呼吸道感染,以鼻部癥狀為主的鼻塞流涕可以診斷急性鼻炎,以咽部癥狀為主的可以診斷咽峽炎,以扁桃體為主的診斷扁桃體炎,喉部可以診斷喉炎,都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患者有全身癥狀發熱加上其他局部癥狀和體征建議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的臨床表現
普通感冒的臨床癥狀往往在感染后10~12 h出現,初期為咽喉癢痛,繼以鼻塞、流涕、打噴嚏或者咳嗽等癥狀。2~3 d后癥狀加重,鼻部分泌物增多,并可能變稠或者出現分泌物顏色的變化。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嚴重者除發熱外,可感乏力不適、畏寒、四肢酸痛和頭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無并發癥的普通感冒,一般5~7 d后可痊愈。老年人和兒童容易出現感冒并發癥。若伴有基礎疾病的普通感冒患者則臨床癥狀較重且遷延,容易出現并發癥使病程延長。
如何應對感冒?
1.感冒一般而言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不需要特別治療可以自愈。
2.感冒是有一個過程的,任何藥物都不可能立馬治愈感冒
§ 目前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治愈感冒(殺死感冒病毒),所有的感冒藥幾乎都是以對癥治療為主,也就是說頭痛就止痛,流鼻涕就止鼻涕、咳嗽就止咳等。感冒藥可能含有一些抗病毒成分,但這些抗病毒成分的功效還是不夠強大的,不足以治愈感冒。
等患者們閱讀了上面三個原則后,一切就變得簡單多了。
目前市場上的感冒藥非常多,而且繁瑣,但萬變不離其宗,幾乎所有的感冒藥,其有效成分都是差不多的。感冒是一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大概1周左右。目前尚無確切的病因治療藥物,一般采用對癥治療,所用藥物都是復方制劑,其主要成分有解熱鎮痛藥、粘膜血管收縮、鎮咳藥以及抗組織胺藥,可緩解感冒所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等癥狀,少數制劑中還含有清熱解毒的中草藥或抗病毒藥物。
年輕人感冒,一般建議是無需使用感冒藥物,多喝水,多休息,一般可自愈。為什么不建議服用藥物:
1. 是藥物都有副作用,不管中藥還是西藥;
2. 買藥是需要銀子的;
3. 通過機體自愈,還可以鍛煉機體的免疫能力。
只要對生活不影響,何必使用藥物?但如果頭痛明顯的話,就應該酌情使用解熱鎮痛藥了,比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如果流鼻涕很多,嚴重影響學習工作的話,那么服用抗組胺藥物或鼻粘膜血管收縮劑,這類藥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麻黃堿等。但是市面上的感冒藥大多都是復方制劑,比如白加黑,含有鎮痛抗炎的,抗組胺藥物、止咳等等。如果你只有流鼻涕,就不必服用這些復方制劑,理由上面講了。有些人可能說,服用了就當預防唄,這是不正確的想法,因為這些藥物沒有預防的功能。
如果是小兒感冒,就更加應該謹慎,比如小兒發熱,尤其是嬰幼兒,一般而言38度以下的,都是不需要使用藥物來退熱,物理降溫是最好的。關于嬰幼兒感冒在這里就不詳細講了,因為涉及的東西比較多,可以參看如何處理嬰幼兒發熱、嬰幼兒發熱等相關詞條。
如果是老人感冒,只要沒有基礎疾病,也是無需要擔心,不要什么藥物都一起上。尤其是很多人亂用藥,把中藥西藥一起上,這是很危險的,因為藥物的副作用會疊加,而藥效卻未必疊加。